途 - 《我記得》

我城劇場《我記得》

時間:2016.7.24 19.30~23:20(含中場休息)
地點:臺北市政大樓親子劇場
 
「我們都不要變成小時候最瞧不起的那種大人」可惜現實往往現實,在體制下逼得自己終究成了體制中人,可是事情會過去,「每個人都該有第二次機會」我覺得這部分在劇中太牽強、太理所當然了。這大概是這部戲想表達的核心概念。
 
學生時期的時空背景設定在1990年代,演員將學生時期的熱血、衝動演繹得很好,不過個人覺得朱芷瑩演的不太自然,聲音很好聽,可是講起來有些刻意,編劇放入了康輔、學運、墮胎等事件,確實是有可能發生在高中生身上的,不過感覺被接受得很簡單,簡單到理所當然,雖然也許學生時代就是這邊,單純愚痴的理所當然,不過劇情沒有特別突出,很像八點檔的灑狗血劇。
長大成人的主角們穿梭在過往的回憶,對比現在的不堪,因為學校被拆遷而又相聚,第一場的人物關係其實沒有很明顯,演員必需透過臺詞彰顯婚姻關係,其餘的人物故事裡,編劇融合了抗爭人事、同志議題、記者體制下的無奈、兩性專家的不幸婚姻、打假球等,每場都有衝突卻不深刻,每個人都變成了他們所不願意成為的人,可是講述的都很淺,劇情要展現的太多,讓每個人物的故事無法堆疊成豐厚的情感,死亡得理所當然、原諒的理所當然,好像真的記得就會好,或是說出來忘了就會好 ,跟現實脫節。演員的演技好,但可惜了單薄的劇本。近年台灣以此為題材的作品很多,反倒覺得電影《女朋友 男朋友》拍得更好。
 
舞台設計上以兩個巨大方框詮釋空間,背景一幅大大的畫,左側為學校,右側為大樹,以長白畫框框住畫面,表達時間軸,成人敘述回憶時畫框就會介於中間,我蠻喜歡這樣的設計。
另一個亮點絕對是周蕙的現場演唱,雖然她出場的時間點超突兀,但能聽到她現場真的很動人,結果我反而是被歌曲感動了,換幕時的歌曲都很好聽,可惜的是和劇情的呼應低,換幕也就單純暗燈(也沒很暗)換景,讓觀眾看著人員換景,但也沒被歌曲引領進劇情讓情感延續。
 
整體而言,並沒有那麼喜歡這齣戲,在台灣要養劇團當然是非常難的事情,可是說真的,票價最貴要到3000是負擔,而且場次也很多,劇本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純粹去看演員的演技,大概很難有很多二刷的人吧,另外,大量的抽演場景太讓人不舒服了吧,雖然在劇情裡很自然,只是純粹個人覺得超不舒服。
 

f:id:johan8401018:20160725165733j: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