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 ─ 《蛻變 — 人形機器人版》小劇場

《蛻變 —— 人形機器人版》
時間:2015/08/09 14:30-16:00
地點:水源劇場

      以卡夫卡的《蛻變》(或翻譯成 《變形記》)為底本,故事發生在2040年的法國小鎮,葛雷戈一覺醒來發現自己成了只能活動肩部以上的機器人,起先家人都以為他在開玩笑,而後發現這件不可思議的事實後,開始為家裡少了收入而煩憂,當時戰爭正如火如荼,父親的公會也鬧罷工,為了增加收入,他們決定把家裡的空房出租,一位醫生準備簽約,麻煩來了,他們要如何向這位醫生解釋這機器人是他們的兒子/哥哥,當父母親試圖向醫生解釋時,醫生表現的充分理解他們是因兒子在戰爭裡死亡而產生精神疾病論,妹妹以植物人是否仍為人來詢問醫生,也借此試圖向醫生說明哥哥的狀況,最後在父親公會確定罷工的失控下使醫生離開,父親開始留在家,在葛雷戈身旁,他們會互相詢問、思索,討論如何界定人類,人何以為人等話題,突然妹妹工作回來,告知失業並表明為了增加收入的從軍意願,葛雷戈告知母親是否能把自己的電源關掉,就不會成為負累,母親拒絕,後為兒子念了一首詩,以詩為“人”下了定義,葛雷戈咀嚼著字句,和妹妹說:請替我把窗戶打開,我想看看月亮。以此作為全劇結尾。

      此劇雖是以卡夫卡《蛻變》為創作底本,但對於家人或旁人看見兒子變成機器人的轉變與衝突其實不大,葛雷戈本身是“蛻變”了沒錯,在變成機器人,愈來愈失去情緒時在哲思上卻有一定程度的成長,可是家人方面似乎很快就接受了,戲劇衝突從一開始需要接受兒子的轉變,到如何向醫生解釋,再到妹妹事業,對於原著所著重的“人對於異己群體的變異與包容”那樣失去情感的厭惡衝突並沒有明顯的體現,我本身並不喜歡此劇使用的《蛻變》劇名,其實本劇有自己想探討的核心價值,即「人何以為人」,人類如何有資格去定義他人是否為人,思考著,機器人是人嗎?也提到當初印第安人被思考定義是否為人,有感情算是人嗎?還是必需有心臟、有其餘器官才能被稱為人,在醫生衝突那段,利用妹妹與醫生的對話去探討醫療上研發出的人造器官放置人類身上後是否人還稱為人,也探討了植物人的存在,他們將真正的機器人置入,配上人聲,機器人會眨眼、會舉手、上半身會移動,利用機器人的存在去探討人與存在是很好的詮釋與隱喻,但用《蛻變》去概括這部戲想探討的議題我覺得並不合適,也是我感覺美中不足之處。

 

      我們是否在生命中漸漸被豢養成機器人,時間滴答滴答的走,聽得到卻感受不到流逝,不會悲傷亦無歡愉,內心心甘情願的折服,口裡卻嚷嚷著不公不義,也許我們都是麻木的幫兇,人生如何、生命為何、人又是什麼?

圖片出處:臺北藝術節官網

 

f:id:johan8401018:20150815114452j:pl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