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 - 《我記得》

我城劇場《我記得》

時間:2016.7.24 19.30~23:20(含中場休息)
地點:臺北市政大樓親子劇場
 
「我們都不要變成小時候最瞧不起的那種大人」可惜現實往往現實,在體制下逼得自己終究成了體制中人,可是事情會過去,「每個人都該有第二次機會」我覺得這部分在劇中太牽強、太理所當然了。這大概是這部戲想表達的核心概念。
 
學生時期的時空背景設定在1990年代,演員將學生時期的熱血、衝動演繹得很好,不過個人覺得朱芷瑩演的不太自然,聲音很好聽,可是講起來有些刻意,編劇放入了康輔、學運、墮胎等事件,確實是有可能發生在高中生身上的,不過感覺被接受得很簡單,簡單到理所當然,雖然也許學生時代就是這邊,單純愚痴的理所當然,不過劇情沒有特別突出,很像八點檔的灑狗血劇。
長大成人的主角們穿梭在過往的回憶,對比現在的不堪,因為學校被拆遷而又相聚,第一場的人物關係其實沒有很明顯,演員必需透過臺詞彰顯婚姻關係,其餘的人物故事裡,編劇融合了抗爭人事、同志議題、記者體制下的無奈、兩性專家的不幸婚姻、打假球等,每場都有衝突卻不深刻,每個人都變成了他們所不願意成為的人,可是講述的都很淺,劇情要展現的太多,讓每個人物的故事無法堆疊成豐厚的情感,死亡得理所當然、原諒的理所當然,好像真的記得就會好,或是說出來忘了就會好 ,跟現實脫節。演員的演技好,但可惜了單薄的劇本。近年台灣以此為題材的作品很多,反倒覺得電影《女朋友 男朋友》拍得更好。
 
舞台設計上以兩個巨大方框詮釋空間,背景一幅大大的畫,左側為學校,右側為大樹,以長白畫框框住畫面,表達時間軸,成人敘述回憶時畫框就會介於中間,我蠻喜歡這樣的設計。
另一個亮點絕對是周蕙的現場演唱,雖然她出場的時間點超突兀,但能聽到她現場真的很動人,結果我反而是被歌曲感動了,換幕時的歌曲都很好聽,可惜的是和劇情的呼應低,換幕也就單純暗燈(也沒很暗)換景,讓觀眾看著人員換景,但也沒被歌曲引領進劇情讓情感延續。
 
整體而言,並沒有那麼喜歡這齣戲,在台灣要養劇團當然是非常難的事情,可是說真的,票價最貴要到3000是負擔,而且場次也很多,劇本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純粹去看演員的演技,大概很難有很多二刷的人吧,另外,大量的抽演場景太讓人不舒服了吧,雖然在劇情裡很自然,只是純粹個人覺得超不舒服。
 

f:id:johan8401018:20160725165733j:image
 

途 - 自由擊 《甜蜜三零》(音樂劇)視覺與聽覺並重的華麗饗宴

自由擊《甜蜜三零》
時間:2016.05.07 19:30-22:00  (1.5hr 無中場休息)
地點:臺中市港區藝術中心演藝廳

    以三零年代大稻埕中的無聲電影為主背景,辯士以幽默風趣的言語為電影作註,融合打擊樂貫穿整場戲劇,音樂與戲劇成為並列的主角,除了聽覺上感受得到劇情在流轉時的情緒,亦可以透過演員的表演"看"得到音樂的感情符號。
    故事劇情以留聲機開場、以留聲機做結,留下了年代的聲音與美好記憶。整齣劇穿插了默片《姊妹復仇記》電影,以辯士及現場樂隊講述、伴奏的年代的故事,以及現代音樂系學生與老師的互動創作故事,最後再由老師的感情家庭問題,使她落入默片時代結合兩個時空,並拉出戲劇的核心「勇氣」。
    在戲劇之間,最重要的便是歌曲,透過鐵琴、木琴等正規樂器,以及利用生活用品自製的樂器演奏,表達情感或直接演藝情境節,如姐妹為了如風學長爭鋒吃醋,以音樂彈奏為武器顯現才華;或是在音樂室裡與樂器上掛上白紙,琴棒沾上各種顏色的顏料,以音樂作畫都是會精彩的表演。
    戲劇與音樂表演融合的恰到好處,也介紹了三零年代的大稻埕,留聲機、默片電影、辯士、樂隊等當時代的繁華。音樂因為融合了演出,除了本身就好聽外,更因此有了加成作用,無論是自創曲或改編,都能讓人融入期中,出了劇院還能哼上幾句,這是齣看了會讓人心情很好的戲劇,是場聽了會令人回味無窮的音樂饗宴。

f:id:johan8401018:20160508113400j:image

圖片取自:自由擊Facebook

途 - 《春江花月夜》當代崑曲

《春江花月夜》

地點:國家戲劇院 
日期:2016.04.30 19:00-22:10 (含中場15分鐘及謝幕)

帶著壓抑的期待進劇場,不想太失望(但明明就蠻期待)所以盡量讓自己平淡,這齣戲卻從頭到尾抓住我的眼光,喜歡他的劇本劇情、唱詞歌曲、舞台設計,情感層層堆疊,直至謝幕餘韻還留在心裡纏繞,這就是一定要走進劇場的理由吧!總是要走進去,才會知道、才能感受。看了好戲就會覺得偶爾看了沒那麼有感覺的戲也沒關係了。

以初唐詩人張若虛為主角,詩作《春江花月夜》為底本,在元宵節的月色下堆疊了情感的堅毅,戲裡僅僅是相望三眼卻能因此結下深情,就算到了地府仍然深深念念,高掛的衣裳彷彿是心裡追逐的倩影,又或是仍留在人間那份不死的真情,女主角辛夷為之祭奠的話語、像是哀慟英才早逝,又或是男女之情,人魂相隔的感情顯現了生命的無奈,但他倆卻也了衝破既定姻緣的宿命,就算有緣無姻深,月老閻王也拿深情無法。然情跨不過一個死字,而我們終歸要一死,就算情感動天,死者可生,終究抵不過時間的流逝,多年後的揚州城,早已在戰火紛飛後不如往昔,而當年的辛夷也已成老婦,當張若虛吟唱起《春江花月夜》,詩句裡將整齣戲的情感揉成一鍋濃稠,飲湯而下,若孟婆是忘,這一飲是多年忘不記的情感與對時間、死生對的無奈,無論是對張若虛、辛夷亦或曹娥皆是如此,不過對曹娥來說,更接近她在五百年的修行裡無有的凡情一下子全明白了,舞台後三把扇子,隨著三角情感浮上台面亮起,是對張若虛的愛,也是對張若虛與辛夷之間跨越多年與陰陽的愛的感動,後段張若虛還陽時,鬼差問他是否落了東西,其實我想的是,你欠的是曹娥對你的深情啊,不然她何以幫忙至此呢?在愛的世界裡,一眼眼比不上萬貫風流、君臨天下,連神都會動心,但連神都無法改變。不知道為何,就是會相信張若虛吃癡傻的感情,卻很難在現代的生活中找到,他是絕頂聰明的人,於是明白錢財名聲都數虛妄,唯有愛是真,可是好難,我們如何能愛到超脫生命世俗之外,連我自己都做不到,於是無法成真的只好到戲裡求。閻羅殿前那段頗有《閻羅夢》的味道,很喜歡戲裡許多對唱的橋段,實在是一齣動人的好戲,買了海報我要貼在家裡,警醒世人(?),記得對愛人保有這份深情啊~

圖片取自:當代崑曲《春江花月夜》Facebook粉絲專頁

f:id:johan8401018:20160501164308j:image

途 — 《當代傳奇劇場 仲夏夜之夢》

時間:2016.03.27 19:30 - 22:30 (含開場、中場休息20分鐘) 3hr
地點:國家戲劇院

為了準備王爺王妃婚禮的餘興節目,由五位市井小民組成的戲班熱鬧開場,整場戲不脫離熱鬧與華麗成分,服裝柔雜中式、歐式、日式風格,演員髮型染成了金色、綠色、紅色,感覺髮質很差、布丁頭、像極台客,飾演海倫那、何蜜雅、米騎士、賴山德的演員唱起歌來有種單薄的感覺,幾首歌不知道是編曲還是走音的違和感,且京式部份多被稀釋成歌舞劇形式,很難說他是京式風格的仲夏夜,在劇情上偏向兒童劇,雖然有拋出幾個問題,如:何蜜雅為著受困於指腹為婚的規範被迫得嫁給不愛的人,否則就得剃度為尼、亦或選擇失去性命,她問了一句:難道我們女人的命就這麼不值嗎?劇中頗有鼓勵自由戀愛的意味,同時也拋出另一個面向:你所以為的幸福就是幸福嗎?那些轟轟烈烈的情愛台上熱鬧但全是戲,真真假假什麼才是幸福呢?全劇講愛,卻感覺有些淺、淺得輕描帶過後變成嘻笑戲劇、逗樂了離開了劇場就會忘記。

後半場的婚禮很像鬧劇一場,婚禮的戲中戲結合了日式能劇(但並不能劇)、舞台劇(我比較想說是兒童劇),亂七八糟在台上跌個東倒西歪,從天而降的碎片固然美麗,但此時散落在台像垃圾一樣散落一地,加上歐式、日式、中式的服飾齊聚卻沒有平和的調整,喜劇看起來悲劇一場,拖戲拖得感受不到核心想表達的,結合了時事、英文、臺語......雜燴般的笑料、哈哈笑笑出了劇場就笑不出來、忘了。

突然懷念起去年12月,那天寒流襲來,在文理大道上卻暖烘烘的吟唱著仲夏夜的詩句、比之是動人許多許多了。


f:id:johan8401018:20160327125942j:image

圖片取自兩廳院電子報

途 — 《李爾王》舞臺劇

《李爾王》
時間:2016.03.20 14:30-17:00 2.5hr(無中場休息)
地點:國家戲劇院

故事從李爾王欲將權利、領土分配給三位女兒,僅留下象徵性的稱謂開始,他要女兒們敘述他們對他的愛,以決定能夠獲得領土的大小,大女兒與二女兒天花亂墜的敘述對父親的愛,唯獨李爾王最鍾愛的小女兒不願開口,她認為她對父親的愛不必言說,氣憤的李爾王棄逐了她、罷黜忠臣,並說往後會輪流在其餘兩位女兒家居住,獲取權利後的她們開始露出貪婪惡毒的本性,傷心的李爾王與並不傻的傻子以及掩藏身份的忠臣流浪、發瘋、往悲劇的最終走去……

開場時舞臺中央直立著三面木板相連而成的牆,牆的後方是階梯,依劇情需要可翻轉、拆解,在李爾王傷心欲絕離開兩位女兒家時,木片拼成的地板竟被一片片搬起,露出半弧形的土壤,半弧中有個隱密的洞,死去的人都會到洞中,慢慢陷落消失不見,一位鋼琴手在舞臺上,跟隨劇情演奏樂曲,舞臺上方高掛著燈管拼成的字句:你的沈默是一種戰爭機器。

全劇以小女兒的拒絕發言促使出劇情發展,她的沈默使得一切荒淫邪惡之事大聲喧譁,說出口的虛情假意獲得封賞,沉默的真心遭受漠視,顯現了人盲目的雙眼與雙耳,李爾王最終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王身旁的傻子戲謔的裝瘋賣傻,卻說出了所有實話,無論說、或沈默,真、或假,最後大家都走向了死亡,接近劇末,從天而落的紅絲帶如血,象徵著死去的一條條王室生命,試想在莎士比亞仍在時的英國,台上演著王室的陰暗的權謀鬥爭,中間穿插著笑料,觀眾笑著笑著興許會笑出淚來,因為那便是他們身處的時代,哪家的王宮貴族失勢,誰獲得了權利,誰又和誰聯合分裂派兵襲來,這些都是當時的生活寫照,但也絕對不能忽略,戲中深刻刻畫的人性,縱使穿越了幾百年,人類的虛偽、脆弱、盲目仍舊沒有消失,如同劇中人所呼喊的,當我們什麼都擁有時反而會看不見,在身上有了殘缺,失去雙眼時反而將真實看得清楚。而世人都瘋了的世界,傻子反而是最清醒之人。

演後座談會,演員說,台灣是他們巡迴演出的最後一站,觀眾常常會在法國人哭的地方發出笑聲,這是讚美。這是齣絕望的劇本,但導演的手法將絕望與滑稽融成一體,成為一種笑中帶著悲傷的演繹,全劇150分鐘無中場休息的時間裡也毫無冷場,完全無法令人分心思考分析。

在欣賞這類經典大戲,我常常在想,故事、劇本大抵都知道了,進了劇場,我還能看到什麼?還能融入嗎?這齣由導演歐利維耶 · 畢(Olivier Py)所新詮釋的《李爾王》,在我瞭解劇本的狀況下,還是呈現出了引人入勝的表演,非常精彩。

f:id:johan8401018:20160321001255j:image

圖片取自:國家兩廳院

途 — 《無差別日常》小劇場

《無差別日常》

時間:2016.3.08 19:30-22:00(演出90分鐘、劇後座談)
地點:水源劇場
 
這樣的暴力與無感,不就是我們身處的日常嗎?
 
我們分、秒、年、歲所積累起的瑣事,重複的旋轉在一個框架裡直到發瘋,一隻蝴蝶燃起火苗、燒,成為效應燎原成火海,而死亡。可是比死亡更可怕的是活著的人,「呼吸,只要呼吸,就能繼續」這樣的繼續又在分、秒、年、歲裡累積成未爆彈:這世界要快、猶豫你就輸了;18年來重複做著厭惡的事無感的表情下令人發嘔;集體意外引然的個人死亡;100、4000然後是7000,20名就是個垃圾;;;;;;……
 
這不是一齣令人舒服的劇,小小的劇場,漆黑的,方格化的,演繹起包覆在宇宙之內社會之下我們建構的世界,樓房樓房樓房,一幢幢房屋,人人人人與人,你應該如何該當如何於是如何,但是……
 
不舒服來自於他的真實,用許多的人物片段構成的整齣劇,我們坐著捷運、面無表情,從這端到……哪裡?每個人不同的生活面向,以及社會上所大量發生的無差別傷害,會不會有一天,就坐上了倒下的那節車廂、那架飛機、爆炸的那站,幾點幾分幾秒,雖然我們確實不能忽視在生活上的美好,但在我們手拿遙控器轉過的那些傷害、災難、死亡,其實與我們沒有那麼無關,在重複的巡迴到忘我的生活裡,不是沒有情緒只是忘了除了重複還有些別的什麼……
 
四位演員在許多不同的角色間穿梭,舞蹈、音效加上寫實式的數位投影配合無間,每一項都可以有觀眾自己的詮釋,很用心且值得一看的一齣戲。
 
其實我比較不會純用暴力去定義他,甚至把他拉成兩個主線,暴力與無感日常(自己逼自己?社會制約?誰?),而是由日常我們無以為意卻又渾身不對勁不舒服不開心的生活中,慢慢累積,什麼都有原因都有關聯都有病,而暴力只是最後的那段高潮式的爆炸,有時候這樣的日常,更具暴力。
 
看完了戲,我一樣刷卡——嗶,看著亮恍的等接近——唰,列車要進站了,而我一樣走進去……
 

f:id:johan8401018:20160320094944j:image
 

在網路宇宙的意義上我們都是台北人。

如果把網路比擬為一個宇宙,帳號、密碼所建構的世界化為行星,多的帳號把自己的生辰八字註記在了上面,讓人一看就知道,啊,這孩子的出生年月日是男是女。有些人的密碼,展現了某一個時代的流行、個人品味、興趣,然後隨著需要被拓墾的行星愈多,去勢的流行、轉變的品味,慢慢的將古老的疆土化成了昨日記憶,記憶是昨日的,而我們活在今日,還急著找看不到的未來,規劃、謀策。昔日的,都成了遺址、遺骸,肉都蛀蝕了,片片斷斷。如果這些被遺忘的殘骸實體化,約莫能淹沒整個宇宙吧,而我們還有力氣掰開他、爬上頂端,看見宇宙之外嗎?若能成為實體也好,一把火燒了乾乾淨淨,不似在網路宇宙裡,似死還生,搞得渾身不對勁,若成了實體,燒了,嗆了心肺,對身體不好,我們積累的廢物、太多了。這些網路殘骸,成了繞著地球轉的廢物,一不小心還荼害生靈。那些養了不久的番薯寶寶早被送到孤兒院了、尼奧寵物也餓成了乞丐卻永遠不死,他們都在等著我們回去,然後一組帳密又能像以前的日子,但他們卻像扭曲著七彩歪斜的泡影反光,一碰、就破了,心也抓不著,只能在註冊時,歪著腦袋,在被二號小視窗阻擋再註冊的時候,搞不清楚什麼時候曾在此留過了痕跡,都給忘了。